国债持有人将国债债券换成南海公司股票,这些人也就成为了该公司的股东,他们与政府的债权、债务关系解除。
目前,伦敦全球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主要地点之一。俄罗斯政府希望能够把国内的股票发行企业和外国投资者从伦敦吸引到莫斯科去。
海外投资者表示,他们渴望加大对俄罗斯这一新兴市场的投资,而今年该国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4%。玛丽·沃特金斯 柯特妮·韦弗 报道译者/王慧玲 进入专题: 莫斯科 金融中心 。虽然很多人买入了以欧元和美元计价的俄罗斯债券,但他们基本上忽视了本地卢布债券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很难把握。分析师估计,目前外国债券投资者在俄罗斯OFZ市场的份额约为4%到6%,远低于他们在类似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份额。分析师表示,公司治理和透明度始终是人们担忧的问题,针对股票市场的改革也进展缓慢。
虽然政府承诺偿还债务,但能否增加收入还是个问题。监管机构正打算允许普通股票和全球存托凭证(GDR)在莫斯科市场交易,这一举措可能会增加俄罗斯蓝筹股的流动性,消除在莫斯科交易的公司股票和在伦敦交易的全球存托凭证之间的价格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资本在各国金融市场自由流动,各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加,各种金融风险同样可以通过国际传递,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其次,金融业的兼并浪潮使金融业的竞争进入垄断竞争时代,如何防止金融风险在恶性竞争中积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成为监管当局的新课题。有鉴于此,国际银行监管组织及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相继推出一系列以风险性监管为基础的审慎规则,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等,实现了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并重的转变。金融危机影响金融国际化进程,却不可逆转金融国际化趋势,由此也难以彻底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再发生,因此,持续监管将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理念。首先,银行业的兼并加强了银行业集中程度,一方面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风险管理不当而积重难返。
四、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以及各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实践,尤其是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对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王胜邦,2010)。其中,金融监管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带来的监管需求是目前统一监管日渐普遍的重要原因。
(三)必须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华尔街老板们的贪婪与疯狂,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致使无数的投资者造成损失。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进行金融监管,但那是在几乎没有金融市场,除了银行之外没有其他金融机构的情况下进行的统一监管。第二,从注重传统银行业务监管向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监管并重转变。金融危机的发生表明,缺乏必要的、足够的政府监管的金融市场,难以完全通过自我调节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尽管金融业公会组织在各国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不尽相同,但各国都比较重视其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二)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以往的金融监管主要注重微观审慎性监管,认为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会传染整个金融系统,因此防止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就有可能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参考文献】[1]曹凤岐,2009.改革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4):57-66.[2]曹凤岐,2008.货币金融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曹凤岐,2011.美国经验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J].国际金融,(1):7-12.[4]胡晓红,2009.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J].法学,(5):124-133.[5]祁斌,2006.各国金融监管体系报告[J].当代金融家,(10).[6]王胜邦,2010.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进展与启示[J].银行家,(12):60-63. 进入专题: 金融国际化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其次,金融危机延伸了金融监管目标,丰富了金融监管内容,使金融监管在独善其身的同时,还需关注和实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避免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与影响。
具体而言,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要代表的金融创新作为资产价格、利率、汇率及金融市场反复易变性的产物,它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易变性,由此产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同时,金融市场的波动更加频繁,杠杆投资和衍生产品的风险也大为增加,竞争压力和追求高回报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冒险意识上升。
金融危机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在分业监管模式下,对金融集团的各类业务分别监管难免出现过度关注某一业务或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忽略金融集团总体经营风险的情况。
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茨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1980年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泛滥所导致的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结果。有人说,一部金融发展史,也是一部金融危机史。虽然近期世界经济呈现出复苏迹象,但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中国与美国是不一样的,美联储实际上一直作为一个超级监管者而存在,1999年11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经国会和总统批准后,美联储又增加了作为金融控股公司伞式监管者的职能。如果把这些监管权再重新收回来,等于剥夺了三会的权力,可操作性不大。双边协定、区域范围内监管法制一体化,尤其是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一系列协议、原则、标准等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和运用,都将给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法制的变革带来冲击。
这就是所谓的太大而不能倒。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加强金融监督,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就金融国际化、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进行探讨。(二)金融监管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已发生两个转变:第一,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并重转变。
近年来,由于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以及住友商社等一系列严重事件的发生都与内控机制上的缺陷或执行上的不力有直接关系,国际金融集团和金融机构在震惊之余,纷纷开始重新检讨和审视自己的内控状况,以免重蹈他人覆辙,许多国家的监管当局和一些重要的国际性监管组织也开始对银行的内部控制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美国这次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刚好是从稳定整个金融体系出发的,强调了宏观审慎性监管思想。
本次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与美联储的监管不力有一定的关系。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出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在美联储下设立一个新的机构即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是进一步加强了美联储的监管权力而已,而且美联储能否对所有的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实行有效监管,还值得观察。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根据金融监管的特性,立足于优化我国金融监管,系统地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传导机制、处理措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计划,寻求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机制的漏洞并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有效率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同时,网上黑客不但可以盗窃客户密码、账户和资金,还可能攻击网络造成网络瘫痪。金融国际化要求实现金融监管本身的国际化,如果各国在监管措施上松紧不一,不仅会削弱各国监管措施的效应,而且还会导致国际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性转移,从而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
我们认为,可行的改革路径应在三会基础上,再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业实施统一监管。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反,金融机构在利益机制驱动下可能会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大的数量上承担风险,一旦潜在的风险转变为现实损失,其破坏性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同业自律机制作为增强金融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各国普遍重视。
另外,一些已经建立部分统一监管体制的国家(如墨西哥和南非)则在考虑是否应当提高统一监管程度,建立类似英国FSA的统一监管体制。针对原巴塞尔协议所产生的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不一致以及金融机构随之而来的监管套利问题,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改进措施,尤其是巴塞尔协议Ⅲ加强了宏观谨慎性监管的措施,使得金融机构的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趋于一致,既能继续保证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又能有效避免监管套利,欧洲一些国际性银行已经率先于2007年实行新巴塞尔协议。同时,为了在全球市场保持竞争力,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并购本国或外国的其他机构,逐渐发展成为跨国金融集团,使得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中国金融监管当局主要是直接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包括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处罚,但对投资者的保护则很不够。
因此,只注重传统银行业务的监管已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整个银行业的风险状况,只有双管齐下,并重监管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的整体风险。1997年,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英国也建立了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英国金融服务局(FSA),成为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采取统一监管模式的先锋。
如何对网上交易等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将是摆在国际金融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中国,由于投资者对金融产品认识不够,信息不充分,造成投资损失的投资者比比皆是,而他们的损失也很难得到赔偿或补偿。
在此形势下,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是完全必要的,通过改革监管体系的模式来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曹凤岐,2011)。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美联储长期信奉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这一信条。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